找到相关内容111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溥常老法师七秩大庆传戒记

    。圆瑛老法师为教授阿阁黎。念六日。三师临坛传授沙弥净戒。是日银灯玉烛。灿烂辉煌。奇香异花。微妙清洁。而三师之圆音。妙味无穷。有如灵山一会。俨然未散。诚盛举矣。次日五观堂内。乞戒弟子。习食钵饭。善信男女...时新戒六百余人。胡跪合掌。仰对佛前。无不诚诚恳恳。一心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。忏悔业障。希增福慧。次晨又请三师上坛说圆满菩萨大戒毕。即齐谐观堂应供。食七宝五味之粥。耶俗所谓腊八粥是也。至此三聚净戒。于以...

    了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3162373.html
  • 《瑜伽菩萨戒》的现代伦理学意义

    就是其终极性原则与普适性原则。  作为终极性原则,《瑜伽菩萨戒》提出了“三聚净戒”为其最高的理想目标。  所谓“三聚净戒”,具体即是:  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  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  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 这“三聚净戒”,“聚集了持律仪、修善法、度众生的三大门类的一切佛法”,“三聚净戒的内容,可以说是无所不含无所不包的:摄律仪戒,涵容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、威仪;摄善法戒,包罗了八万四千出离...

    青平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949880.html
  • 漫谈戒律

    又必须有正定,定是修学观慧的方便法门。但是修定必须依止净戒,没有净戒不但不易得定,即使得定也是邪定,邪定是修道的大障碍。故欲获正定,必须严持净戒。  戒是防止身口七支陷于非法的有效妙药,戒是生定的胜因...戒行上才能确立起来。没有好的基始,绝不会有好的成就。故《遗教经》云:“若人能持净戒,是则能有善法;若无净戒,诸善功德皆不得生,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之所住处。”《华严经》亦云:“戒是无上菩提本,应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3762565.html
  • 杂阿含经中的在家居士

    何名优婆塞能自安慰,不安慰他?”  佛告摩诃男:“若优婆塞能自立戒,不能令他立于正戒;自持净戒,不能令他持戒具足;自行布施,不能以施建立于他;自诣塔寺见诸沙门,不能劝他令诣塔寺往见沙门;自专听法,不能...白佛:“世尊!优婆塞成就几法自安安他?”  佛告摩诃男:“若优婆塞成就十六法者,是名优婆塞自安安他。何等为十六?摩诃男!若优婆塞具足正信,建立他人;自持净戒,亦以净戒建立他人;自行布施,教人布施;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839537.html
  • 六度的修习及其现实意义

    ……以能防禁,故名为戒。”  戒波罗密有三行,亦称三聚净戒。即摄律仪戒,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。  1、摄律仪戒  律是戒律,仪是仪则。所制戒律以防遏过非,因而立身之仪则,称为律仪。此包括五戒、十戒、具...离诸垢染,若有不善,立即离舍、忏悔、誓不再犯。《华严经》说:  “戒为无上菩提本,应当具足持净戒;若能具足持净戒,一切如来所赞叹。”  戒律是法王的家规,佛法的寿命。是故菩萨,行菩萨道,当受持菩萨戒法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747061.html
  • 浅谈戒律的重要性

    一切善法的根本,如地总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”,   又《遗教经》云:    “若无净戒,诸善功德皆不得生。”    所以持戒才能生诸善法,防止一切恶行。  5、持戒能得解脱。戒为四圣的阶梯,诸佛因此得...不到保证,而且还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。作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便应如法严持净戒,发扬古德   “宁愿守戒而死,不愿破戒而生。”  的精神。严持净戒,护持正法,精进修行,转烦恼成菩提,转秽土成净土,如此正法...

    界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549710.html
  • 问:佛家的十戒是哪十戒?

    [一、普饶益戒],谓菩萨受持净戒,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。 [二、不受戒],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,但自精进,奉持诸佛平等净戒也。 [三、不住戒],谓菩萨受持戒时,不求于彼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受生而住也...生死法故,而持于戒也。 [九、无过失戒],谓菩萨不自贡高,言我持戒。见破戒人,亦不轻毁,令他愧耻。但一其心而持于戒也。 [十、无毁犯戒],谓菩萨受持净戒,无所毁犯,永断十恶,具足十善;恒念众生皆由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09385177409.html
  • 达磨破相论

    绝,乃能弥漫,波涛万里。若复有人断其本源,即众流皆息。求解脱者,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,转六贼为六波罗蜜,自然永离一切诸苦。  问:六趣三界广大无边,若唯观心,何由免无穷之苦?答:三界业报,唯心所生;本若...修行求道追求解脱之人若能将贪、嗔、痴三毒的习性,转化为修持三聚净戒,将六贼转化为六波罗蜜(持戒、布施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)时,自然就能远离一切苦厄。  弟子问:六道(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、地狱道、...

    释圣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245933.html
  •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

    里许:千七百公案,向上机关,亦在里许;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三聚净戒,亦在里许。   真能念佛,放下身心世界,即大布施;  真能念佛,不复起贪瞋痴,即大持戒;  真能念佛,不计是非人我,即大忍辱;  ...

    蕅益大师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2216482113.html
  • 放逸的祸害

    利财色,心怀悭贪,不愿布施、不持净戒,月月年年耽溺享乐而不持斋,虽得人身,于道无所增益。一旦福报享尽,死后不免堕入三途恶道,受苦无尽。出了家的修行人,若只是外形别于世人,内心依然放逸无度,不阅经藏承受...

    中台世界

    |精进|放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203086824.html